首页 > 艾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7-22 08:22 浏览次数: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颈椎关节或韧带的松动、错位,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等组织而发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候群,临床症状以颈、肩、臂、手的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该病往往因受寒、劳累、损伤而发病,发病率为1.7%~17.6%,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1%~71%。多发生在40~60岁的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尤其是伏案工作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穴位热敏化区域行热敏灸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住院及门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神经根型)的诊断依据。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麻木、疼痛范围与颈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主症疼痛分级为轻度-重度;能按医生要求完成治疗者。

排除及剔除标准: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者;网球肘、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不能坚持灸法及针刺治疗,无法判断疗效及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热敏灸治疗

(1)热敏点的查找:用点燃的纯艾条,以患者病位颈项部、前臂及小腿外侧附近的经穴(如颈夹脊、百会、大椎、至阳、手三里、阳陵泉等区域)、压痛点、皮下硬节等反应物部位为中心、3 cm为半径的范围内,距离皮肤2 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时,或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或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

(2)操作方法:患者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采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作的专用热敏灸艾条(纯艾条),规格为直径2.5 cm、长12 cm,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施行回旋灸2 min、雀啄灸1 min、往返灸1 min,再行温和灸直至透热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根据热敏化穴位不同,艾灸顺序:颈夹脊穴行单点温灸,热感透向项背部并向四周扩散或自觉项背部有紧压感,灸至感传消失;百会、大椎行温和灸,热感沿督脉传至项背部,灸至感传消失;至阳行单点温和灸,热感传至胸腔,灸至感传消失;手三里、阳陵泉行单点温和灸,部分患者的感传可直接到颈项部,如不能上至病灶,再取1支点燃的艾条放置感传所达部位的近心端点,进行温和灸,依次使感传到达颈项部,然后将2支艾条分别固定于手三里、头项部(灸手三里时灸感感传到达的部位)或阳陵泉、头项部(灸阳陵泉时灸感感传到达的部位)进行温和灸,灸至感传消失。对热敏点完成一次治疗剂量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10~240 min不等,标准为热敏点的透热、传热及扩热现象消失,每日1次。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及工作;显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颈、肩疼痛明显减轻,头、肢体功能明显改善;好转:原有症状减轻,疼痛及肢体功能均有改善,但均不显著;无效:症状无改善。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生机制多与神经压迫、椎体失稳、神经刺激、应力改变、体液因子刺激等因素有关,其中大多因素是可逆的,这就为针灸等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提供了可行性。且针灸为主的非手术疗法,因方法多、疗效好、安全、无不良反应而受到患者青睐。

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指出寒邪侵袭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故颈椎病多由肝肾不足,精血不能濡养筋骨,致局部脉络空虚,复感风寒湿邪,使营卫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不通所致。《灵枢 经脉》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针刺是通过激发经气,疏通经络,通调气血,平抑阴阳失衡,以使“不通则痛”变为“通则不痛”。有研究表明,针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反射性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肌或血管痉挛,修复局部软组织粘连,纠正椎间关节紊乱等,从而恢复颈椎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物力学平衡。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艾叶的药性,温经通络,祛除风寒湿邪,从而起到治疗作用。正如汪石山在《针灸问对》中所云:“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艾灸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泻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治疗多种疾病。方宗仁等通过实验证明艾灸有镇痛作用,镇痛相当于215 mg/kg吗啡效应,镇痛效应时程长于电针。

当人体发生疾病时能使体表腧穴发生敏化,处在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腧穴特异性的“小刺激大反应”。腧穴热敏化态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出现频率约为95%),可使气至病所,临床疗效大幅提高,完善和发展了“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针灸理论。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包括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或产生其他非热感觉等。而传统艾灸仅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只是简单的传热温通机制。热敏化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最佳刺激为艾灸热刺激。在研究中发现颈椎病的穴位热敏化分布除了颈椎夹脊、百会、大椎、至阳、手三里、阳陵泉等区域外,还有风门、膏肓等穴。

本研究表明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悬灸及针刺治疗。探讨其原因,热敏灸能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使气至病所,从而调理脏腑经络气血以提高临床疗效。白耀辉通过实验证明增加施灸时间,可以增加灸效,而增加单位时间所给燃烧艾绒量更能显著增加灸效。传统悬灸组疗效相对差,就是灸量不足,不能引起灸感感传,没有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疗效。针刺治疗颈椎病也有很好疗效,但惧针的患者难以接受或坚持治疗,治疗当中3例因此脱落。

热敏灸虽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容易接受及坚持,方便经济,能缓解看病贵的问题,但治疗方面还需注意:守神是热敏灸治疗的重要方面,患者和医生都必须保持心神的安定宁静,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经络感传。施足灸量也是技术关键,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施灸剂量,由于机体的病理状态不同和个体差异,每个患者所需的艾灸剂量都不尽相同。艾灸的最佳剂量是以完成感传为度的灸量,直至热敏现象消失为一次施灸剂量。一般患者热敏灸治疗时间需60~240 min不等,所以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应用经络值测定仪协助寻找热敏点,会缩短治疗时间,但其操作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良,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