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治疗子宫肌瘤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6-08-06 09:30 浏览次数: :

       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30-51岁,平均(36.2±6.3)岁,病程0.5-8.4年,平均4.1年,其中伴月经量多者31例,经期延长者28例,白带增多36例,继发性贫血22例,伴压迫症状3例。所有患者均参照西诊断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本病多见于30-50岁,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至少20%育龄妇女患有子宫肌瘤,近年来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不断上升,子宫肌瘤以其较高的发病率和众多的发病人群已经成为非常常见的疾病,临床常伴发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孕及肌瘤压迫等症状,致使众多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

治疗方法:采用艾灸中药灌肠的方法:(1)艾灸:穴位选择双侧子宫穴,穴位选择参照《经络腧穴学》,受试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双侧子宫穴,选用质量每根25克,直径2cm,长20cm的清艾条。将艾条点燃后悬于受试者子宫穴上方约3cm处,固定不动,使受试者感觉局部温热渐至有灼热感(能忍受),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30分钟,每隔3min抖灰一次,每日一次;2)中药灌肠:选取自拟清瘤1号方,组方如下:莪术15g,浙贝15g,桂枝12g,丹参15g,茯苓15g,土元l0g,赤芍15g,三棱12g,小茴香l0g,桃仁l0g,水蛙8g,丹皮15g,荔枝核20g,纳诸药水煎,取煎后药汁100m1,过滤,温度保持在38℃左右,患者排空大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垫高30°屈膝,将药液灌肠后保留2小时,每日一次,经期停用。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制定疗效标准。肌瘤疗效判定,痊愈:肌瘤消失;显效:肌瘤缩小1/2以上;有效:肌瘤缩小1/4以上;无效:肌瘤未见缩小或有增大。

    经治疗,81例患者中,痊愈16例,显效39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83%

    子宫肌瘤(又名子宫平滑肌瘤)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在治疗上无论是手术还是药物治疗治疗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手术治疗带给患者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创伤患者不易接受,服用西药副作用大难以耐受,很多患者求助于中医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子宫肌瘤为腹部的一种实质包块性肿瘤,中医学无此诊断,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范畴,根据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和痰湿互结为病,治疗上以理气活血、除湿化痰、消癥散结为主。治疗组应用艾灸和中药灌肠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中医外治法值得关注:

    (1)中药灌肠:自拟清瘤1方为保留灌肠方,方中莪术、三棱为破血化瘀的代表药物,二者常配对伍用,相须为伍,二药合用有破血逐瘀消癥、行气消积止痛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二者伍用,具有抗肿瘤、抗血栓改善循环,增强免疫力等。桂枝辛甘性温,温通经脉,浙贝、茯苓淡渗利湿,健脾化痰,丹参、丹皮、桃仁破血消瘀,抗肿瘤,小茴香、荔枝核理气消癥散结。水蛭、土元为虫类药,具有搜风剔络、活血祛瘀、破积消癥,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水蛭、桃仁、茯苓均具有抗肿瘤作用。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利湿化痰、破积消瘤的作用。子宫位于盆腔,直肠给药能使药物通过直肠粘膜快速吸收,渗透至盆腔,直达病所,吸收好,疗效快,同时也减少和避免了药物对胃肠粘膜的刺激。

    (2)艾灸:现代医学已通过实验研究证实艾在燃烧中生成一种物质,甲醇提取物,有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艾条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艾燃烧后产生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炙热渗透进入人体内起作用。同时艾燃烧时的辐射光谱是在0.85.6um之间,其峰值在l.5um附近,属于近红外的波段,近红外辐射波长短、能量强、穿透力强,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当艾灸位于经络线上的穴位时就会出现温度的热传递特性,艾灸热反应可使穴位局部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速,改善微循环,本组治疗取子宫穴艾灸治疗子宫肌瘤,子宫穴属经外奇穴,子宫穴具有行气活血,散瘤消结之功,取子宫穴艾灸能令子宫肌瘤逐渐萎缩消失。艾灸作用广泛但常以虚证、寒证为主,故有“温补之法,莫过于灸”,“温补乃治虚之本”,明代著名外科医家、中医外科学“正宗派”创始人陈实功认为热证、实证也宜灸,“不论阴阳先灸之”,“不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俱当行灸”。临床上,艾灸在实际操作中,不论实证、虚证皆可用之,治疗效果明显,艾灸临床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