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治疗胃脘痛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4-09 08:24 浏览次数: :

 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所致。该病在消化系统病证中最为常见,发病率较高。单纯运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笔者运用烫熨结合艾灸治疗虚塞型胃脘痛,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年龄35 60 岁,平均年龄 ( 48 ± 2. 5 ) ; 病程最短 2 个月,最长20 a; 慢性胃炎 14 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6 例。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虚寒证: ( 1) 主症: ①胃痛隐隐,喜暖喜按; ②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 ③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2) 次症: ①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 ②大便溏稀,或虚秘,或初硬后溏; ③食欲不振,食后脘闷。具备上述主症 3 项或具备主症①、③及兼具次症 2 项,并有相应的舌象、脉象即可诊断。全部病例经纤维胃镜检查或 X 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十二指肠黏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排除标准: ( 1) 本组病例经 B 超检查排出肝胆疾患,且不包括消化道恶性肿瘤; ( 2) 严重肝肾及脑血管、造血系统等病变及精神患者; ( 3) 未按规定治疗及乱服药者; ( 4) 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年龄超过 70 岁以上者; ( 5) 对于灸法存在不良反应者,如施灸部位感染、溃疡、疤痕者。

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烫熨疗法。烫熨药物: 将艾叶 30 g,桂枝 30 g,当归 10 g,藿香 10 g,花椒 20 g,细辛 10 g,香附 10 g,放入铁锅内加入适量水至药物浸湿,加入盐 200 g,置于炒锅内炒热,温度至 60 70℃,然后放入20 cm × 30 cm 纯棉双层布袋内,扎紧袋口,置于患者胃脘部及神厥穴处,并用力来回推烫。开始时温度高,采用提起放下,用力轻,速度快,到药袋温度降低,减慢提起频率,稍加用力。温度适合时敷于痛处和神厥穴上,待药袋温度变冷时更换药袋。烫熨温度以局部有温热感而不烫伤皮肤为度,防止烫伤,每天 1 次,每次 30 min5 d 1 疗程,为保证烫熨治疗时间,可备用 2 个烫包交替使用,中药及食盐可连续使用 3 d

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取穴: 神阙、中脘、双足三里,每日 1 次,每次 10 15min。方法: 取穴:神厥、中脘、双足三里,用酒精棉签轻拭皮肤,点燃 4 根艾条,插于 4 个单孔艾灸木盒内,置于患者神厥、中脘、双侧足三里,松紧带固定,灸时以温暖为宜,以调整艾条插入之深浅来控制温度高低,灸程为 10 15min,每日 1 次,每次治疗后休息15min 再起床活动,5d 1 个疗程。艾灸过程中,应随时查看,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与烧伤衣物,若艾灸局部出现红肿、水泡,即停止治疗,对症处理。同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患者有无心慌、面色苍白、出汗、眩晕等全身反应,若有则应立即停止,嘱其卧床休息,测量生命体征,做好保暖工作,避免着凉。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评定疗效。治愈: 胃脘痛及其他症状消失,X 线钡餐或胃镜检查结果正常。好转: 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 线钡餐或胃镜检查结果好转。无效: 症状无改善,X 线钡餐或胃镜检查结果无变化。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2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

中药烫熨法古称“汤熨”,熨即热敷,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首先是热的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再配合药物外敷又增加了药物的功效。热熨于穴位上则首先刺激穴位本身,激发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从而使之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通经络、止疼痛的整体作用。

胃脘痛中虚寒型胃痛多由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正虚等而致脾胃虚弱,脾阳不足,寒自内生,致胃失温养而成。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因此在对疼痛的治疗中多运用行气活血、消散止痛方法进行治疗。方中当归、艾叶有活血化瘀,利气镇痛的功效。花椒、桂枝则能温经通络,行气通脉,气行能助瘀化,瘀血得化,故疼痛亦止。诸药并用具有活血化瘀,温通经络,温中散寒,畅通气机,止痛,调整脏腑阴阳之功效。将药物加盐翻炒之后,药物中大量的有效成分散发出来,在人体患处或腧穴来回慢慢滚熨,中药成分直接通过全身肌肤,孔窍,经穴等进行渗透、吸收、扩散,进入腠理、脏腑,直接发挥疏导全身腠理,温经散寒祛湿,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畅气机,镇痛的功效。

《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法属中医治疗学中一种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外治方法,是通过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整胃肠运动的机能状态,从而起到温通经络,调理肠胃,缓急止痛的作用,使疾病得以痊愈。艾灸是灸法的一种,其使用的艾条主要成分为陈久的艾绒,具有温中、逐寒、除湿的药性,气味清香,容易燃烧,火力温和,对穴位产生温热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止痛的功效,此乃“寒者温之”的具体运用。所选神厥穴为任脉之穴,生命之蒂,可温阳益气,有治气虚腹胀之功; 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具有健运中州,调理脾胃、散寒止痛之功;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下合穴,功能为理气和胃,宣通气机而止痛,擅疗胃疾,解痉镇痛甚速。另外艾灸还可以避免内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现代研究亦证实,足三里穴、中脘穴对胃肠道蠕动、胃壁张力、胃酸分泌等均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明显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 艾灸足三里、中脘,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解痉止痛,调节胃的功能,改善胃壁的循环,加快胃黏膜的修复。综上,艾灸神阙、中脘、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疗效显著。

在烫熨疗法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基础上加以艾灸治疗,更加增强了艾灸的疗效,二者相辅相成,从而能更好地发挥行气血、通经络、散寒祛湿、镇痛止痛的整体作用。故中药烫熨结合艾灸治疗虚寒性胃脘痛比单纯烫熨治疗胃脘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