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发布者::ygzyzj   发布时间: :2014-07-17 14:26 浏览次数: :

 摘要:目的:研究董氏奇穴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42例中风肢体偏瘫风痰阻络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分别进行5疗程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症状积分(FMA)均有明显改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的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奇穴)组总有效率为93. 7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 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结论:董氏奇穴巨刺法治采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关键词:中风偏瘫;董氏奇穴;巨刺法

中风偏瘫是由锥体束损害或锥体外系损害造成的对侧肢体瘫痪,是临床较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中医针灸对于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已经逐步得到重视和认可。董氏奇穴巨刺法作为中医传统针灸中的绝学之一,与十四正经针灸体系具有一定差异,奇穴巨刺法的理论完善,临床效果肯定。本研究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风肢体偏瘫风痰阻络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以神经内科20121月一20131月间收治的142例中风肢体偏瘫风痰阻络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1)治疗组:41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51岁一78岁之间,平均年龄(61. 478. 25}岁,平均病程(1. 541. 12);患肢评分为(21. 755. 52);(2)对照组:42例,女29例,患者年龄在47岁一79岁之间,平均年龄(60. 84 8. 07)岁,平均病程(1. 491. 27);患者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21. 485. 37)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MRICT检查的确诊病例,均为中风恢复期患者。

1. 3排除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者和针灸治疗恐惧(晕针)患者。

1. 4治疗方法

1. 4. 1董氏奇穴巨刺法   治疗组71例患者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进行治疗。第一组取穴:健侧合谷、外关;患侧足三里、上巨虚、太溪、阳陵泉、复溜。第二组选穴:健侧取阳陵泉、足三里,患侧合谷、手三里、三间、外关、曲池。在对穴位进行消毒后,直刺患者健侧,快速行针捻转提插,得气后嘱患者进行1 min患侧活动。巨针直刺患者患侧,得气后在健侧和患侧同时捻针,实现患侧和健侧感应,留针30min,每l0min进行一次行针。两组方交替使用。1/d,六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进行5疗程治疗。

1.4.2常规针刺法   对照组71例采取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第一组选穴:水沟、三阴交、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阴陵泉、丰隆、阳陵泉、悬钟,丘墟;第二组选穴:水沟、肩后、肩髎、臂臑、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髀关、风市、丰隆、阳陵泉、悬钟,丘墟。两组方交替使用。在对穴位进行消毒后,以1寸一1. 5寸毫针直刺穴位,快速行针捻转提插,得气后采取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 l0min行针一次,1/d, 6次为一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进行5疗程治疗。

1. 5疗效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评分,采取治疗前后评分百分数折算法,进行疗效判断:高于81%视为基本恢复;81%56%视为显著进步;56%36%视为进步;36%11%视为稍进步;低于11%视为无变化。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 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 1患侧肢体症状积分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症状积分均有明显改善,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的的治疗组改善幅度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中42例基本恢复,13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3例稍进步,3例无变化,总有效率为95. 77%;对照组患者中,27例基本恢复,12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5例稍进步,16例无变化,总有效率为77. 46 %,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中风偏瘫患者多因气血逆乱,造成风痰瘀血阻滞经脉,导致脑脉痹阻,肢体失用。在治疗中应重点采取疏通经脉的治疗手段。针灸治疗是通过联合反应来帮助和促进患者瘫痪肌肉收缩而起到抑制痉挛的作用,是重塑脑功能构建脑功能代偿的有效手段。

董氏奇穴针灸以其疗效迅速、施针简单等特点近年来在治疗中风偏瘫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已经被列为国家中医推广项日。董氏奇穴为董公景昌家传绝学,在穴位选取上与十四正经既有共同之处又存在一定差异,更加强调健侧取穴运针,董氏奇穴巨刺法的刺激强调较大,通过高强度刺激可有效缩短非特异性核团的潜伏期,留针过程气感更加强烈。董氏奇穴针法包括运动针法、倒马针法等。其中运动针法首先确定针刺穴位,在进针得气后可在捻针的同时引导患者进行轻微活动,感到疼痛立即停止说明针穴和患处已相引,此时可以停止捻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起针。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可适当增加留针时间,应注意捻针行气次数。董氏奇穴倒马针法与《灵枢  官针》记载“榜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基本一致,可配合运动针法更强疗效。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董氏奇穴巨刺法的奇穴治疗组在患侧肢体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针刺法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充分证明,董氏奇穴巨刺法临床具有可靠疗效。

总之,董氏奇穴巨刺法治采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可进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