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发布者::ygzyzj   发布时间: :2014-07-09 16:00 浏览次数: :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中风后抑郁症82例,随机分为艾灸组和对照组。各组按中风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指导,治疗组40例根据中医辨证取穴加用温和灸治疗,对照组42例仅进行心理指导。结果   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抑郁评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艾灸法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可靠

关键词:艾灸:中风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中风病死亡率已上升至第一位。在存活的患者中,约有75%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约占40%。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属中医“郁证”、“百合病”、“脏躁”等。据报道PSD发病率约为22%-79%。研究证明PSD与中风有着直接关系,早期诊断并给予PSD患者适当的抗抑郁治疗,是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PSD治疗与功能性抑郁症相似。神经解剖学或生化学方面的改变引起的“内源性抑郁”可能对药物治疗较为敏感;脑卒中直接导致的“反应性抑郁”。则多采用心理咨询或认知行为治疗等康复治疗手段。笔者近年来采用艾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为住院和门诊病人

1.1.1诊断标准    中风(脑卒中)诊断:符合2002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标准。并经CTMR证实。意识清,言语理解正常。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 )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抑郁证诊断:根据1994年公布执行《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木(CCMD- II -R)的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采用汉密顿(Hamilton)抑郁量表(HAMD ) 17项评分,总分<7分为无抑郁,817分为轻度抑郁,17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并完成抑郁量表的评定。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中风病、郁病诊断要点及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主要分3:痰浊型、血瘀型、气虚型。

1.1.2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男女不限;中医证型属痰浊、血瘀、气虚型;依从性好,能坚持按疗程进行艾灸治疗,能配合专业康复理疗师、心理咨询师进行功能评定;评定潜血、小便、大便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或大致正常。

1.2治疗方案    采用单盲观察法: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均检测所观察的指标。予脱水控制脑水肿、脑细胞保护剂等药物及对症支持处理,按不同时期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原发病的治疗上无明显差异。病人按随机化原则进行分组。

1.2.1艾灸组    采用艾条温和灸,取穴:百会、大椎、风池、太冲。①痰浊:加丰隆;②血瘀:加曲池、膈俞;③气虚:加足三里、气海。每穴20min,每日1次。

1.2.2对照组    不采用艾灸方法。

各组按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指导,每周2次,每次为1h。以上方法均进行8周为1个疗程。以上指标分别在治疗前、4周、8周检查一次。

1.3疗效指标

1.3.1抑郁证康复疗效标准    目前无统一的国家标准,按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法评定疗效。痊愈:减分率>75%或评分<7;显效:减分率>50%;有效:减分率> 25%;无效:减分率<25% o

1.3.2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   按实际评分量表评定疗效。

1.4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秩和检验,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 12医学统计软件。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82例,均来源于20089月至20108月,就诊于门诊及住院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痰浊型、血瘀型、气虚型三个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或梗死性质、偏瘫部位、中医证型、合并症比较等经X2检验P > 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疗效指标

抑郁症总疗效比较,经X2检验,X2=7.971, 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均有效疗效有差别。艾灸组总有效率82.5%优于对照组59.5%

             

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按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治疗前比较P0.05,表明无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皆有效;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艾灸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比较, 按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治疗前比较P0.05,表明无差异。两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皆有效;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艾灸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按检验水准,a=0.05,双侧检验。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明无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皆有效;艾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艾灸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3结论

本研究是采用单纯心理治疗组和加用艾灸进行对比治疗PSD的临床观察,两种方法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P 0.05艾灸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改善均比单纯心理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心理治疗组对中风后抑郁都治疗作用,加用艾灸治疗疗效更好。

4讨论

笔者基于中医理论,结合中风后郁病的临床表现,认为督脉失调、气机逆乱是本病的主要病机,兼见痰浊、血瘀、气虚。脏腑虚衰、元神失养是本病的重要发病基础。艾灸取穴百会、大椎可振奋督脉之气,扶正气,疏郁滞,是近部取法又属循经取穴。风池、太冲和解少阳,调畅厥阴,理气解郁。四穴相配可使阳气上达清窍以养神,内调逆气以解郁,有从阳引阴,调理督脉,疏调气机之功。痰浊者加丰隆祛痰降逆、开窍醒神;血瘀者加曲池、膈俞活血化瘀通络;气虚者加足三里、气海健脾和胃、培补元气,调补冲任,与百会相配又可通任督两脉脉气,使阴阳平衡,气血调畅。

PSD的患者中脑卒中与抑郁是互为因果的,抑郁严重程度往往与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反之亦然。脑中风后恢复早期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PSD的发病机制有研究认为与局部血流的低灌注有关,这种血流的降低与抑郁的严重程度相关;与大脑损害后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有关;与卒中后多因素导致患者心理平衡失调有关。艾灸治疗的中风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早期改善脑血流灌注,协调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含量、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提高葡萄糖代谢等,为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创造基本的条件。同时艾灸疗法副作用少,避免了长期服用抗抑郁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