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铍针疗法

铍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2-04 09:37 浏览次数: :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脑的日益普及,长时间的伏案工作,颈椎病已经越来越趋于职业化、低龄化,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困扰着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累(压迫、牵拉、炎性刺激等)并出现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功能障碍的一类临床综合症。临床中多采用针灸、牵引、外敷膏药等治疗,本研究用铍针疗法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本院骨科门诊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年龄 3378 岁,平均 58.4 岁;病程 3 天~20 年。年龄特点: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年龄以 5060 岁最多见,有 34 例,占总例数 54.0%4049 岁有 13 例,占总例数 20.6%3039 岁有 7 例,占总例数 11.1%6170岁有 6 例,占总例数 9.5%7180 岁有 3 例,占总例数4.8%。诱发因素:劳累 16 例,天气变化 14 例,伏案工作11 例,颈部受冷、受风 9 例,外伤 2 例,无明显诱因 11例。颈椎曲度:变直 28 例,反曲 15 例,曲度正常 20 例。钩椎关节增生:C3/427%C4/546%C5/634%;椎间隙变窄:C3/413%C4/534%C5/615%;颈椎不稳:C4/53 例,C5/64 例。

诊断标准: ①有明显或无明显诱因起病;②多发于 30 岁以上长期使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的青中年人,如长期低头工作者;③颈、肩、背疼痛,肩胛背部板硬,上肢有或无麻木;④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压痛,引颈试验、压头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三者至少一个阳性;⑤行常规颈椎前后位、侧位、双侧斜位、前屈后伸位 X片检查。

排除标准:①年龄 >80 岁;②脊髓型颈椎病,体位改变时出现严重不适症状或既有明显症状加重者;③既往脊柱外伤史、脊髓损伤病史;④合并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精神病、恶性肿瘤者。

疼痛部位及特点: 疼痛主要发生在颈项部和肩胛骨内上角,枕部和肩胛骨内侧缘的比例也较高,其次发生在上臂和肘部的比例则少。各个部位的疼痛程度分布特点不一。肩胛骨内上角和内侧缘的疼痛较为严重,而颈部、肩部和枕部这些疼痛的疼痛程度相对较轻。疼痛的性质以酸痛和胀痛为主,占71.7%,其中酸痛占 43.8%,胀痛占 27.9%;而刺痛占17.0%;属于肌肉紧张,占 11.3%

治疗方法:

铍针疗法   采用铍针在肩胛提肌附着点、枕外隆突、菱形肌、大圆肌、小圆肌、颈椎、棘突两侧选择明显压痛点。压痛点常规消毒后,医者一手拇、示指捏住针柄,另手拇、示指用无菌干棉球捏住针体,针尖对准压痛点中心,双手骤然向下用力,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至深筋膜层后,行多点式或线式松解。完成松解后,用持针棉球压住进针点,快速出针,持续按压进针点5 min,用医用胶布固定棉球,24 h 内保持进针点干燥清洁。铍针疗法每周 1 次,2 次为 1 疗程。

②牵引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骨科专人行前屈坐位牵引:患者取前屈坐位,用枕颌牵引带固定患者头部,首先用手法进行牵引,估算最佳的牵引的角度和重量,然后依此用牵引装置牵引采用前屈位 040°牵引;牵引的重量从 35 kg 开始,可逐增加至 810 kg,以病颈后着力感强,牵引处无特别不适感为宜,每次 20 min,每天 2 次。连续治疗 2 周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   疾病的转归及依据:通过治疗前后评分,积分改善率 =(治疗后评分 - 治疗前评分)/ 治疗后评分×100%。治愈:积分改善率≥95%;显效:70%≤积分改善率 < 95%;有效:30%≤积分改善率 <70%;无效:积分改善率 < 30%

综合治疗后,63例患者中,治愈 26 例,显效 18 例,有效14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2.06%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神经损伤加重情况,无肌力下降等情况,但有 3 例患者因牵引出现颈后肌群酸痛不适。

通过电话随访以及门诊复诊查体,共有51 例患者得到随访。结果分析:半年内再次发病需要住院治疗 4 例,半年间再次发病需要门诊治疗 21 例;无发病 24 例;住院接受手术治疗 2 例。

颈椎病属中医学痹证、头痛、项强、颈肩痛、眩晕等范畴,多因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脉络不通而致,即“不通则痛”;或素体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髓海失充而致,即“不荣则痛”。 《灵枢·五邪》 云:“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 《济生方·痹》 亦云:“皆因体虚,腠理空虚,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中老年人多肝肾亏虚,而肝主藏血,在体合筋,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则筋骨失养,髓海不足,故而发病。针对其病因病机,笔者以活血化瘀、疏筋行气为治疗原则,以铍针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颈肩痛。铍针源于《灵枢·九针》,现代铍针经过改良。首先使用铍针切割皮下组织、筋膜、筋结,使局部筋膜腔内压力减低,筋膜表面张力降低,从而消除感觉神经末梢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缓解疼痛;其次,对局部软组织减张减压,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神经炎性损害和疼痛的病理基础;此外,铍针也具有针灸样疏通调整经络作用。

铍针疗法外,对患者行前屈位牵引治疗,前屈位牵引不同于以往的常规中立位牵引,它更注重牵引的角度、重量、时间的研究。林定坤等在临床上观察到调整前屈角度可以明显缓解患者根性痛症状,文献报道也证实了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另一方面,Wong AM 等的研究指出,中立位卧位牵引时,椎间后隙的高度改变不明显,而前屈位坐位牵引可以同时明显地增加椎间前后隙的高度,这样,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和疼痛,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缓解对脊髓及椎动脉的压迫和刺激,恢复颈椎正常生理曲度,调整小关节紊乱,伸展扭曲的椎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此外,前屈位牵引治疗前应注重先徒手试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牵引方向、重量和牵引时间,满足个性化的要求,避免因牵引导致的颈后肌群的酸痛不适,从而影响疗效。

虽然铍针结合前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但是在半年内的随访中发现有 52.9%(27/51)的患者需要再次来医院治疗,主要是中老年患者,易复发,常缠绵难愈。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推陈出新,健康教育在治疗和巩固临床疾病方面的疗效越发明显。要“注重宣教”,对颈椎合理运动的建议以及对颈椎医疗保健知识的宣教,做到“医患合作”,从而减少颈部的劳损,保障颈部肌力平衡,真正起到预防和减少复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