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铍针疗法

铍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4-11-12 16:00 浏览次数: :

 [摘要]目的:客观评价铍针对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而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76膝),在中医经筋理论的指导下,以关节外经筋痛点为治疗点,运用铍针对其松解,每次选取1~3点,治疗1~2次。以压痛仪测定的压痛值作为关节疼痛的主要评价指标,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数据。结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压痛值、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铍针治疗的有效率为89.5%。VAS 评分和压痛值间有明显的回归趋势,建立回归方程Y(VAS)=7.841-1.569X(压痛值)。结论:

铍针疗法是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压痛仪使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客观化、数字化。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压痛仪;铍针;疼痛

疼痛是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主观感受,也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痛觉反应。压痛是机体皮肤或深部组织接受外来压力刺激,感受到压力造成的疼痛感觉,是机体的客观反应。疼痛、压痛是膝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畸形等。如何缓解疼痛并进行客观评价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般的疼痛评价方法主观性强,不能反映真实的疼痛程度,而压痛仪是评价软组织疼痛较为客观的方法。笔者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采用铍针从关节外治疗7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以压痛仪评价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6例(76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均为门诊病例,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愿意参加本临床观察。其中男16例,女60例;平均年龄(57±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年,平均(12.7±8.4)个月;左膝37例,右膝39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膝骨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符合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ee法)Ⅰ~Ⅲ级;③在膝关节经筋循行线路上有明确的压痛点或有“筋结”;④如果已经接受过其他保守治疗,需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

1.4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或脏器衰竭;精神疾病等不能耐受刺激者;膝关节肿瘤,风湿性、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或先天发育不良,膝关节外伤等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者;腰椎、髋关节导致膝关节疼痛者;膝关节及局部软组织出现皮肤破损及怀疑存有感染者;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者;有出血倾向者;不愿接受临床研究者。

2治疗方法

铍针是古九针之一,是治疗软组织疼痛的一种微创针具,其直径0.3mm,针体长4cm,末端扁平带直刃,刀口线为0.3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cm。铍针操作包括以下几个程序。定位:患者仰卧位,关节保持伸直,术者将膝关节查体中触及较为明显的痛点,用指端压痕十字标记作为进针点。消毒:用碘伏或碘酒-乙醇常规消毒进针点,范围大于操作区域的2倍。进针:术者一手拇、示指捏住针柄,另一手拇、示指用无菌棉球或无菌纱布块捏住针体,针尖对准十字压痕中心,快速向下垂直进针。松解:将针进入皮下到达筋膜,在皮下垂直松解、铲剥增厚的筋膜二三下,可听到“咔咔”声,深度以刺破张力增高区和正常区交界处为宜。出针:松解后出针,用无菌棉球按住局部,创可贴外敷。

铍针每周治疗1次,每次松解查体中较为明显的1~3个痛点,直到关节局部无明显痛点为治疗结束,一般为1~2次。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及方法

采用患者主观感受关节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关节周围最明显的压痛点的压痛仪测量数据、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总体疗效评价对治疗前后膝关节症状及功能进行评定。

压痛仪采用天津明通公司生产的YT-10A压痛测试仪,由测试头、锁定开关盒主机组成,主机由主板、数码显示、按键和外壳组成。测试步骤:测试之前查看初始力值,确定是否进行调零;测试者将传感器测试头戴在拇指上,传感器在拇指面下,向下按压;锁定键由被测试者手持,测试前将按键按起,试压传感器显示数字变化;测试者将测试头受力点对准测试部位,匀速用力按压,被测试者感到疼痛时按下锁定键,记录显示的压痛测试数值。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控制为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改善≥75%;显效为膝关节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改善≥50%,<75%;有效为膝关节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改善≥30%,<49%;无效为膝关节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改善不足30%。

3.2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治疗结果

经1~2次铍针治疗后,76例患者临床控制38例(50.0%),显 效21例 (27.6%),有 效9例(11.9%),无效8例(10.5%),愈显率为77.6%,总有效率为89.5%。76例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评价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压痛值、HSS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76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说明本疗法可明显缓解关节整体疼痛程度;治疗后压痛值高于治疗前,说明患者关节局部压痛明显得到改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说明患者关节活动度得到缓解;治疗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说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提高。

3.4VAS

评分与压痛值的相关性VAS评分和压痛值间有相关性(P<0.001)。两者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VAS)=7.841-1.569X(压痛值),呈负相关。对回归方程经F显著性检验,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确定系数R2=0.366,表示因变量VAS评分的变异中有36.6%可由自变量压痛值的变化来解释。

4讨论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继发骨质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骨关节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疼痛和活动受限。2008年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OARSI)制定的指南中建议把减轻关节疼痛和僵硬作为首要治疗目标,所以寻求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并对其量化评价是面临的主要难点。

中医认为,膝关节周围分布着6条经筋组织,能够有效维持关节稳定。如经筋发生病变,则关节稳定性下降,那么关节软骨则要承受异常的应力,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形成膝骨关节炎。中医学将膝骨关节炎归属于经筋病症,关节疼痛为经筋痹痛。经筋在膝关节周围有较多的结聚点,这些结聚点多是肌肉韧带的起止点,即肌腱、韧带与骨的结合部,为肌肉收缩牵拉关节运动的应力集中点。当肌肉韧带等带动关节屈伸活动时,因结聚点的劳损最重,所以是痛点最易发生的部位。在临床查体中也可发现关节外存在着明确的痛点,其中最明显的痛点或者压痛点应当是患者“膝关节疼痛致痛源”。有学者将膝关节疼痛的致痛源分为两大类:(1)滑膜关节囊(关节内疼痛):关节软骨退变或者磨损等引起滑膜关节囊的炎性反应,可致全关节疼痛;(2)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经筋组织,疼痛表现在关节外。其中关节外经筋组织性疼痛占关节疼痛的绝大部分。这些关节外痛点也是我们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铍针治疗的出发点。

铍针来源于《灵枢·经筋》,为古代“九针”之一。铍针疗法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适宜推广项目,其不同于毫针,也有异于针刀。膝骨关节炎周围经筋痛点部位和经筋结聚点是相对应的,主要在肌肉韧带的起止点。根据“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原则,结合局部软组织张力增高的病理特点,运用铍针对膝关节周围张力增高的疼痛部位即结聚点进行减张减压,从关节外缓解疼痛症状。疼痛、压痛均与关节功能密切相关,疼痛缓解则患者可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功能锻炼,进而关节整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临床评价指标中也可见,治疗后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及压痛减轻,其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也随之有较明显的改善。

压痛点是原发病灶在接受物理压力后产生的疼痛信号,当病灶受到外力压迫时,使原来的刺激量增加而产生更为显著的定位疼痛感知。它常与较表浅的筋膜或深部损伤部位相符合,压痛较集中、固定和明显。压痛点的部位多是病变或病变反应的部位,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压痛仪可以将其客观地量化表达。压痛仪由数字电压表及信号调理模块组成,并将信号调理模块与压力感受器相连。测试过程中测试者将传感器测试头戴在拇指上,传感器在拇指面下,匀速用力向下按压,随着压力逐步增加,压力传感器经放大器后传导至主板;当压力的刺激量增加到产生疼痛感觉时,被测试者将手持的锁定键按起,显示器上即显示此刻的压痛测试数值。压痛仪较小巧且操作灵便,对痛点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可缓慢逐步施加压力,数据可靠,指标客观化强,为一种无创性评价方法,改变了单纯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分的缺陷,使评价指标更加客观化、数字化。所以压痛仪对于膝骨关节炎疼痛的诊疗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以上的机制可知,压痛值能较客观地反映局部所能承受的疼痛压力。压痛和VAS评分疼痛是反映患者疼痛程度的不同指标,但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即随着压痛值的增高,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也可用回归方程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由确定系数说明只有36.6%的变异可用自变量来解释,系数偏低,说明关节外痛点只能部分反映关节疼痛程度。这可能是因为①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存在多个明确的痛点;②少数患者关节外疼痛程度尚不明显;③部分患者只存在关节外的疼痛,而关节内疼痛则较不明显。

本研究的特殊之处在于运用压痛仪等客观评价膝骨关节炎性疼痛,并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价相联系,获得铍针松解、减张减压改善关节整体功能的直接临床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