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6-10 09:16 浏览次数: :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疾病的1/3,具有多数病因不明、病程长、病情顽固、反复发作、瘙痒无度、不易治愈的特点。患者常因风团引起的瘙痒不适,甚至剧烈瘙痒而坐立不安,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以抗组胺药为主,虽有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且长期用药可致耐药性增加。笔者采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本病,取得理想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所治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年龄10~65,平均38. 2;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6 a,平均1. 54 a。符合以下诊断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愈后不留痕迹;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②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1周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及脏腑器质性疾病;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针刺取穴

腹四关(左右滑肉门和外陵)、四神聪、曲池、血海、足三里。常规消毒后,选用301. 5寸毫针进针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体质虚弱者轻刺激,体质强壮者可重刺激,每隔5min行针1,留针30min

神阙穴拔罐:选择中号或大号玻璃火罐用闪火罐法在神阙穴上闪罐4~5,留罐5min~10min

刺络拔罐:①主穴:肺俞、肝俞、脾俞。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循行部位涂上石蜡油。循经走罐3~4,至皮肤潮红、充血为止。局部常规消毒,用梅花针沿背部膀胱经及督脉循经叩刺2~3遍后,叩刺肺俞、肝俞、脾俞,使局部皮肤潮红微渗血为度,选择中号或大号玻璃火罐用闪火罐法迅速拔按在刺络部位,5min~10min后取罐,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②配穴:若面部肿胀发热较甚,配以耳尖穴;上肢皮损为甚,配以曲池穴;下肢皮损为甚,配以委中穴。局部常规消毒,三棱针快速点刺耳尖穴,挤出10~20滴血液,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曲池、委中穴先用三棱针快速点刺数次,局部见血(或不见血)。迅速加拔火罐,一般留罐5 min~10 min,待罐内吸出1mL~3mL血液后起罐,用消毒棉球擦拭干净。注意事项:放血后24 h内伤口不要沾水,女性患者经期不宜采用刺络放血。

3 d治疗1, 4次为1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据《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标准评定。痊愈:风团消退,临床体征消失,不再发作;好转:风团消退30%以上或消退后间隔时间延长,瘙痒等症状减轻;未愈:风团及瘙痒无明显改善,或消退不足30%

经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16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典型病例:刘××,, 45,工人。全身泛发风团、红斑,伴明显瘙痒,反复发作10 a。曾口服多种抗组胺药物及使用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治疗期间症状缓解,停药即复发。查体:全身均见风团、红斑,风团大小、形态不一,呈鲜红色,部分融合成片,皮肤划痕试验(+)。诊断:慢性荨麻疹。予以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1疗程后,风团消退,瘙痒消失,无新发风团。以后每3个月随访1,随访半年无复发。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可分为物理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和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前两者常存在明确的诱因或基础疾病,后者常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占慢性荨麻疹的70% ~80%。其发病机理是由于变态反应或非变态反应性的刺激因素作用于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血管活性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或上述因素直接作用于血管,使其通透性增加,引起真皮浅层水肿而发生风团。但这一机制不能解释所有的慢性荨麻疹,10 a的研究表明,有很大比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被确定为自身免疫所致。由于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极其复杂,目前,西医多以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为主,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易形成药物依赖性,停药即复发,不能达到有效治疗和控制,给患者生活、精神上带来极大的不便和痛苦。

慢性荨麻疹属中医“瘾疹”、 “风疹块”、“游风”等范畴,《诸病源候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现代医家张志礼则认为,多因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或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血虚生风,或因皮损反复发作,气血损耗,加之风邪外袭,以致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相搏而发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赵炳南认为,多因平素体弱,阴血不足,阴虚生内热,血虚生风;或反复发作,气血被耗,风邪侵袭而致。从而可知风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条件。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正邪相搏,则起风瘙瘾疹,故该病以体虚为本,以风为病使,责之脏腑于肺、肝、脾、肾,其病变在表皮,但根在血液。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先治其根”。所以治疗以养血活血、疏风清热止痒、柔肝补肾、调养气血为主。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可以宣通肺气,加强解肌透表、调和营卫;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补益脾胃气血,补后天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血海属足太阴脾经,主血分病,有益气健脾、养血祛风之功;左右滑肉门、外陵,合称“腹四关”,属足阳明胃经,具有通调气血,疏通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气向全身布散的穴位;四神聪为经外奇穴,安神镇静止痒。诸穴合用,可达到扶正固本、疏通经络、祛风止痒的目的。神阙穴为人体先天之源本,任脉之要穴,与全身血脉相通,施以拔罐疗法,可激发机体元气,调节全身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有行气解毒、活血化瘀、通经祛邪、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从根本上达到扶正祛邪,有治本之意。

刺络放血拔罐是刺络放血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疗法。刺络放血能祛瘀通络,拔罐可温经补气、活血化瘀。太阳主一身之藩篱,督脉为“阳脉之海”,背部走罐及梅花针循经叩刺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可激发经络之气,疏通经脉,调整脏腑功能,祛除体表的病邪。背俞穴首见于《灵枢 背俞》篇中,肺俞疏通机表,运行气血,疏风清热;肝俞协调脏腑气机,使气机通利,血脉畅通;脾俞健脾统血,故取诸穴以达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目的,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复发。耳为宗脉所聚,曲池为大肠经合穴,委中为膀胱经合穴,为血郄;选用耳尖、曲池、委中点刺放血,有养血活血、滋阴清热、祛风止痒、泻营血的作用。

由于本病的病因复杂,难以肯定,故在治疗的同时,指导患者经常注意发病方式、时间及饮食关系等,逐步观察、排除和避开可疑的致病因素;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疾病的复发,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显示,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其复发,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