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董氏奇穴

概谈董氏针法要点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 :2014-04-29 15:59 浏览次数: :

 作者:杨维杰

    董氏奇穴目前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及地区如韩国、美国、中国及台湾均已普及,可以说董氏奇穴是与十四经穴并立的针灸体系,而且许多地方比十四经穴的效果更好,精通十四经穴才能较好的掌握董氏奇穴,深入研究董氏奇穴对于十四经穴也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来看看董氏针法基本上与十四经穴有什么差异,各位都知道十四经针法在于通过经络治疗疾病:
    第一是循经取穴。
    第二是表里经取穴。
    第三是手足同名经取穴。
    事实上十四经的高级针法也有很多是在远处扎针,《针灸大成.标幽赋》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半取」。左边有病针右侧,右侧有病针左边,头有病针脚,下面有病针上部。各位知道,自古以来,高明的医师多半是不针患处的,左边有病针右边,这有平衡作用,上面有病针下边则有疏导的作用。左上有病在右下方扎针,或右上有病针左下方,这就称做巨刺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活用十四经穴,在董氏奇穴中这种刺法也用的最多。
    董氏针法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就是〈脏腑别通〉,例如肝与大肠通,大肠经走手,肝经走足,一在手一在足,一为阳一为阴,一为腑一为脏。因能通上下左右而达平衡,治疗效果比本经取穴更佳。就以曲池为例来看,大家知道曲池在大肠经上,因此曲池治泄泻效果甚佳,由于大肠与肝通,治疗眩晕症及头痛效果很好,也能降血压,并能治美尼尔氏症。
    再举个例子,网球肘也可活用曲池穴治疗,在经穴学中曲池定位并未贴骨,针灸时稍往后贴骨效果既好又快,这种刺法就是董氏针法的第二重要理论的「体应针法」中的「以骨治骨」,即是贴骨刺或针刺抵骨可以治骨病,各位若读过《灵枢官针篇》,对这种针法就能有所了解。曲池穴旁是尺泽穴,尺泽穴旁有一大筋,针刺尺泽穴贴筋进针,治疗五十肩特效,五十肩之肩臂不能举动可以说是筋病,这就是「以筋治筋」。董氏针法的「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脉治脉」、「以肉治肉」「以皮治皮」的治疗效果是很大的。
    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对「脏腑别通」法有详细的的介绍,「脏腑别通」原称「五脏别通」,系从《内经》而来,如再深入探索,就会了解此系从《易经》而来。若无《易经》就无今日的经络,可以说易学为经络之根源,多研究易经的对称及平衡法,就能成为针灸的高手。有关董氏的「体应针法」在治疗篇也有介绍及说明,此外董氏针法虽说是以奇穴为主,
但是也不能脱离五行理论,若能多研究五俞穴则会对董氏奇穴及针法活用的更好。
    董氏奇穴还有一个重要原理就是全息原理,董老师认为每个部位都可分为上中下三焦,例如前臂前段相当于上焦能治头面病,中段部位相当于中焦可治中焦病,肝门肠门就在这个部位内。后段为下焦,心门穴位在此部位内,能治尾椎痛及膝痛甚效,又如云白、李白穴在上臂后段,主下焦能治妇科病。手掌第二掌骨侧亦分三焦,三间在上焦善治头面病,合谷在中焦善治肠胃病〈古书说:口面合谷收,亦善治头面病〉。灵骨在下焦善治下焦病,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足根痛甚效。
   头部亦分三焦,印堂及镇定穴在上焦能安神,人中、马金水在中下焦交会处善治腰痛,承浆穴在下焦能治闭经(承浆为手足阳明及任脉交会,能通会阴并调气血亦为治闭经之重要原因)。大腿部常三针并用,如驷马上中下;天黄、明黄、其黄都与全息律相合,三焦并治。下腿的肾关在上焦善治五十肩及头痛,人皇在下焦,地皇在中焦,合用则上中下三焦之病并治。再如脚部之大敦、隐白皆在最下段,善治身体最下部之疾病,如大敦善治疝气、阳痿,两穴合用善治崩漏。
    这些都是董氏奇穴的基本的重要原理,这里简单的介绍,在《董氏奇穴讲座──治疗学》中有详细的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