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铍针疗法

铍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6-10 09:15 浏览次数: :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肌肉纤维筋膜的一种慢性损伤引起的非细菌性炎症,亦称为“腰背肌纤维炎”。是临床常见病症,易被忽略而误诊。我们应用铍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诊治者,年龄 28~70 岁,病程 8个月 ~18 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①腰背肌筋膜炎发病者多有遭受外伤、劳累、风寒、湿邪侵袭病史;②背部或腰部酸胀、疼痛、发凉、晨起病症较重,与天气变化有关;③检查时受累部位有压痛,较局限,触诊可及皮下结节或条索样改变,肌肉紧张但不影响功能活动;④X 线检查无阳性征象。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②年龄在 28~72 岁。

排除标准: ①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有严重心脑疾患或脏器衰竭以及精神病患者;④糖尿病患者有肢体缺血或软组织感染倾向者。

治疗方法:铍针治疗

1)查找筋结点:患者取俯卧位,触诊以双手拇指相互配合。触诊找到体表压痛点后,用指端垂直向下做十字压痕,压之疼痛明显或向四周放射。

2)消毒:局部常规消毒后,术者一手拇指捏住针柄,另手拇指用无菌干棉球捏住针体,针体对准皮肤十字压痕的中心,双手骤然向下,使铍针快速穿过皮肤,当铍针穿过皮下时,针尖的阻力较小,进针的手下有种空虚感,当针尖刺到筋膜时,会遇到较大的阻力,持针的手下会有种抵抗感,然后进行松解术。

3)松解:松解的目的是减轻皮神经通过的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所以针刺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患者的局部疼痛常随之消失。

4)出针:完成松解后,用持针的干棉球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持续按压进针点 1~2 min,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腰背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无压痛,随访3 个月无复发;显效:局部疼痛基本消失,无明显压痛,四肢活动大致正常,观察 3 个月病情无加重;有效:局部压痛减轻,轻度压痛,肢体活动有改善,可参加轻便工作,观察 3 个月病情无加重;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改善。

经治疗,20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腰背肌筋膜炎大多因慢性劳损、扭闪、跌挫而损伤筋膜、肌肉;或因劳累受凉、风寒侵袭、气血瘀滞,加之治疗不当,致使筋膜肌肉痉挛粘性、僵硬,时时作痛,或因年老肝肾亏损,筋骨肌肉失于条达,结节粘连,痉挛发僵而致。身体的姿势不良,使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筋膜紧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出现疲劳,产生疾症。该病属于中医的“背部伤筋”“、痹证”范畴,颈肩部、腰背部为好发部位。

有资料表明,铍针源于《灵枢·九针》。书中记载“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由此可见,铍针是比针炙针稍粗一点,末端扁平带刃的器具。铍针治疗时只是在筋膜层,治疗后可有效分解分布于皮肤和筋膜中大量细小的受压皮神经。皮神经广泛分布于人体周身的皮肤及筋膜中。铍针疗法是基于这样一种软组织张力学说而设计的。分布于周身的感觉神经由浅部进入深部,必须穿过筋膜。如果炎性渗出等导致筋膜腔内压力增高,筋膜的表面张力必须随之增高,通过其间的感觉神经末梢也要承受相应的压力。当肌肉紧张或痉挛时,不但要牵动筋膜,而且和筋膜间还要发生相对位移,另外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也要发生相对的位移。如果筋膜和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因损伤或炎症而存在着粘连和瘢痕化,或筋膜本身和感觉神经粘连,则这种相对的位移就可以刺激和压迫感觉神经,从而引起疼痛。铍针是根据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这些特点设计研制而成的,能够充分松解粘连,解除压迫,减张减压。本研究可以看出铍针疗效优于传统针灸,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