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铍针疗法

铍针疗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5-04-01 08:43 浏览次数: :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臀上皮神经在穿过髂嵴部位受到卡压所产生的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感觉异常,向臀部及大腿后外侧放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下腰和臀部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无神经根受压而无肌力及反射的改变,且腿痛不过膝,易被临床忽视。笔者采用铍针和毫针共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年龄 2362 岁,平均 42.68 岁;病程 1 ~10 年,平均 13.07 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大多数病人有腰部扭伤史或受风寒史。(2)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而且疼痛常常是持续发生的,很少有间断发生。一般疼痛的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确的界限。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散,但常不超过膝关节。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3)患者常述起坐困难,弯腰时疼痛加重。(4)多数病人可以检查到固定的压痛点,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压痛,按压时可有胀痛或麻木感,并向同侧大腿后方放射,一般放射痛不超过膝关节。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但有 10 %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正常。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2)已接受其它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4)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5)有出血倾向者。(6)有严重患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7)糖尿病患者有肢体缺血或软组织感染倾向着。(8)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或患者不接受此治疗方案者。(9)年龄大于 75 岁及小于 18 岁者。(1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用铍针治疗。

1)针具特点:铍针长 5~8 cm,针尖约 1.0 cm,直径 0.3~0.5 m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为斜口,刀口线 0.3~0.5 mm。针柄为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0~5.0 cm。治疗时使刀口线和手柄的平面标记在同一平面上,以辨别刀口线在体内的方向。

2)操作定位:治疗目的是松解臀上皮神经在髂嵴附近穿深筋膜处的筋膜,减低皮神经通过的周围筋膜张力和筋膜间室内压力。针刺的部位在出臀点附近,深度以铍针穿透筋膜即可,不必深达肌层,这样可以避免出血及减少术后反应。在出臀点附近可有结节、条索、包块、敏感压痛点、张力高峰区(局部张力最高的区域)等卡压反应点,进针点即为卡压反应点。

3)手法:对筋膜层的松解采用点式松解:当铍针的尖端穿过深筋膜后,轻轻上提,将针退出筋膜至皮下,稍微改变进针角度,刀口线与皮神经投影平行,感觉筋膜层的紧张,再穿过筋膜层,可如此重复35 次,直至紧张的筋膜层被松开,然后将针提至皮下,按压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后出针。可单线形松解或双线形松解。

4)出针:完成松解以后,用持针的棉球或纱布块压住进针点,迅速将针拔出,持续按压进针点 12 min,防止出现血肿;同时询问患者的局部感觉,患者原有的疼痛都会减轻或消失。无菌敷料敷盖进针点,24 h 内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即可。

铍针每周治疗 1 次,共治疗 3 个周。

根据解剖学研究和临床病例观察发现,臀上皮神经易受损伤主要是力学因素和其解剖学特点所造成的,尤其是静力学损伤因素多见。长时间的肌肉紧张、痉挛可使肌筋膜增生肥厚,刺激摩擦臀上皮神经,如附加局部渗出,则神经周围的软组织张力更高,走行于髂嵴上方的部份神经或纤维束,容易受到磨损、卡压致使臀上皮神经产生水肿充血,神经变粗大,周围软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属于中医的经筋痹痛范围,经筋功能失常是导致痹证的重要原因,经筋痹痛的主要原因无外乎筋伤劳损,外邪侵筋,病机为经络阻塞,气血凝固,不通则痛,最终引起筋膜表面张力增高和筋膜代偿性增生肥厚。如果筋膜和肌肉、筋膜和皮下组织之间因损伤或炎症而存在着粘连和瘢痕化,或筋膜本身和感觉神经粘连,则这种相对的位移就可以刺激或压迫感觉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产生酸痛及异常感觉。而疼痛、酸胀等不良症状反过来又刺激肌肉,进一步加重压力从而产生恶性循环链。铍针通过局部筋膜层的减压减张,打破了恶性循环链,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有实验证实单纯的神经外松解术可使受压皮神经的组织学和电生理学得到较好的改善,这为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提供了现代医学的依据。

本研究证实针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铍针优于毫针,铍针能有效降低患部软组织张力及 VAS 疼痛评分。考虑原因如下:铍针治疗后在筋膜留下细小的缝隙,达到“能开通”的治疗作用,不易再次形成卡压。而毫针针尖端没有刀刃,起针后筋膜上的针孔迅速关闭,未能有效解决筋膜内高压,故随访毫针疗效不如铍针。铍针针体细(直径0.3~0.5 mm),治疗时患者痛苦小,进针深度控制在深筋膜层,治疗完毕体表所留针眼与针灸针眼大小相仿,损伤小,不易产生出血及副损伤,术后不易产生粘连,是一种安全、简便、无血、微创、费用低廉的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