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对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发布者::ygzyzj   发布时间: :2014-06-30 15:21 浏览次数: :

 摘要:临床选取100例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两组分别应用艾灸疗法或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及血脂变化。得出结论艾灸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症状,适用于血瘀寒凝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确切。

关键词:艾灸法,寒凝血瘀,冠心病心绞痛,多功能艾灸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或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统计发现:因北方地区冬季较寒冷,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最为多见,因寒邪而复发者多。故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历选择20082009年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符合寒凝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艾灸(试验组)和西药组(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0人,男21人,女29人,年龄3869;对照组50人,男18例,女32例,年龄406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方而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按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筛选,所有病例均具寒凝血瘀的证候特征。表现为胸部刺痛、绞痛,固定不移,痛引肩背或臂内侧,胸闷,心悸不宁,唇舌紫暗,脉涩等证候。

1.2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均给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并在观察期间保持不变。试验组:运用艾灸(DAJ23型号),施灸材料主要是艾绒,作用于心俞、膻中、巨阙、神门、内关等穴位,通过加热艾绒,以温热刺激治疗。每次40min,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20mg,每日2次,口服。疗程:1个月。观测指标:心绞痛发作时间、次数、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原因;心电图检查;中医证候疗效;血脂测定;安全性指标。

2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导原则》制定。在改善血脂方而,试验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 < 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表明试验组对血脂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讨论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或称“灸疗”,用艾绒制成的艾灶与艾条,或掺合其他药物对准或放置在病人体表穴位上燃烧,使其发生特有气味与温热刺激,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深入脏腑,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本治疗方法中艾灸穴位包括心包经内关,可调理心气,宁心安神、理气镇痛;心经原穴神门,可宁心安神定悸;心之募穴巨阙,可益心气,宁心神,调理气机;心包之募穴膻中,是心之供城,主胸中之气,可调气降逆、宽胸利膈;称心之背俞穴心俞,可通阳散结,理气活血宁心;内关、巨阙相配,可调气降逆,行气通痹,活血通脉。内关、膻中相配,重在调气,可理气开郁,宽胸利膈;诸穴合用,则可温通心络、振奋胸阳、通脉活血、化瘀止痛,故可治疗胸痹。

艾灸疗法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适用于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之寒凝血瘀证,疗效确切。经统计学分析显示,艾灸疗法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0%,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达88%,明显高于对照组;对高脂血症的血脂调节有效;并且治疗前后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艾灸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非常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