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结合浮针治疗菱形肌损伤

发布者::阳光中医针灸推拿   发布时间: :2014-12-30 09:26 浏览次数: :

     笔者采用董氏奇穴“重仙”穴配合局部浮针刺法治疗菱形肌损伤,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患者均来源于针灸门诊,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以20 50岁居多,占65%;病程最短2天,最长10年。临床表现为肩胛内侧缘菱形肌体表投影区出现疼痛,少数疼痛可扩散至颈项部及前胸部,伏案久坐、仰头等可使疼痛加剧,肩部稍加活动,可缓解;触诊检查患侧可发现患部肌肉紧张、僵硬、疼痛或条索状肌腹,按之疼痛,耸肩、仰头、挺胸疼痛加剧,扩胸痛减;X线片一般无明显异常。

 针刺董氏奇穴“重仙”穴

      “重仙”穴位于手掌面大拇指掌骨和食指掌骨之交叉处。操作: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采用0. 38 mm X 40 mm毫针直刺健侧,贴骨进针,有酸胀感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约2 min。留针期间嘱患者做耸肩、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主动动作,董氏针灸学谓之动气针法,间隔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

 局部痛点行浮针疗法

        医生在患侧肩胛骨内侧脊柱缘仔细寻找肌肉条索、压痛点,在距其下约60 mm左右做一标记确定为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成15°-20°角快速刺人皮下,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35 mm之间,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针体做符氏扫散动作,时间约2 min,扫散次数约200次。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时,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胶布固定,24 h后拔出患部浮针针管。

      针刺均隔天1次,3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无复发,计40例,占64.5%;显效:疼痛明显好转或消失,计16例,占25.8%;好转:疼痛减轻,患侧肢体活动轻度受限,计6例,占9.7%。有效率为100. 0 %。治疗最少1次,最多3次。

       重仙穴是台湾董氏景昌公所创立的董氏奇穴要穴之一,所在位置位于肺经区域。董氏针灸发挥明代李挺《医学入门》之脏腑别通理论,认为肺与膀胱通,重仙穴治疗肩脚膀胱经区的背痛疗效甚佳。浮针疗法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针刺方法,其来源于传统针灸学,但并不完全依赖传统针灸的经络、腧穴理论体系,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如在病灶周围进针、皮下浅刺、不要求得气、留针时间长等,往往针人痛止,起效迅速。

       本疗法结合了董氏针灸“重仙”穴的远道刺治疗作用,又充分发挥了浮针的近治效速的优点。浮针又可作为董氏之“牵引针法”妙用,可引气直达病所,修复病位。嘱患者做耸肩、肩胛靠拢等主动运动,这既是董氏针灸的“动气针法”,同时又加强了浮针疗法的刺激作用。浮针在背部皮下疏松结缔层操作,避免引发气胸等风险,非常安全。两种针法协同配合,相得益彰,即刻效应和远期疗效都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